中国网6月2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煤炭物流专业委员会昨天在安徽合肥成立。该委员会系中国煤炭物流领域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及专家学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赢利专业团体。
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出现全行业大面积亏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47.8万亿,同比增长8.6%,比去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同比增长8.5%,也比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第二届中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论坛暨中物联煤炭专委会成立大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昨天召开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论坛及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致辞时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改革开放攻坚期“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常态的思路。总体上来看,这个新常态包含了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增长动力的新常态、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和宏观政策的新常态等一系列常态思维。物流业结束了过去10多年来20%以上的高速增长,增长速度逐步放缓到10%左右。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社会物流总额和增加值将维持温和增长。同时,据物流企业反映,自2010年以来,企业劳动力成本平均年上涨幅度在20%左右,企业的用工荒现象比较普遍。物流业的环保成本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依靠私人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物流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中物联煤炭专委会会长蔡进在大会上致辞时表示,煤炭行业目前遇到两个挑战,一是在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煤炭产业市场的外部环境发展在逐渐放缓。如钢铁、建材、电力、石化等消耗煤炭最多的四大产业,其发展出现放缓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将是一种新常态;二是能源革命的挑战。长期来看,煤炭作为中国第一能源的地位还不会动摇,但对能源革命对煤炭产业的冲击应该给予充分重视,煤炭在中国能源所占的比重会逐渐回落。
蔡进说,面对这两种挑战,煤炭物流领域的代表在此前一天举行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煤炭物流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上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包括煤炭物流在内的煤炭行业煤炭行业要适应这种新常态下煤炭产业发展的新的思路,必须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必须转变经营模式、赢利模式,过去那种靠规模扩张去获取利益空间的经营模式走到了尽头。
蔡进表示,在煤炭行业,物流成本是最大的一块成本。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研和统计,煤炭行业的物流成本是所有行业中物流成本最高的,其物流成本占煤炭最终销售价格的40%。因此,在煤炭领域,降低物流成本就是最大的成本转换。发展现代物流、降低物流成本是大势所趋。这个“煤炭物流专业委员会”为什么要成立,原因即在于此,也是大势所趋。
中物联煤炭专委会章程显示,该委员会主要面向煤炭物流领域企业以及与煤炭有关的研究、院校、事业单位开展行业服务,服务范围主要包括行业信息统计、标准制修订、人才培训教育、行业自律等行业基础建设,以及举办专业领域技术、装备、研讨、论坛、咨询、交流等活动,以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谈到专委会的任务时,作为第一任会长的蔡进表示,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两个要素,即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管理方式。因此,专委会有四方面任务:一是要把握好煤炭产业的基本方向、基本趋势和基本格局。应深入调研、分析,提出对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以形成其号召力。每年至少要提供一分行业发展报告。二是要加强行业协会的基础性工作,包括信息化、标准化规则的制定及培训等等,当务之急是做好信息平台的建设,依托信息平台来把握主煤炭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市场监测体系,为会员服务、为行业服务;要加快煤炭物流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提供咨询、建议。三是要做好服务,反映企业的诉求。同时要把政府部门的有关政策落实到位。四是加强协会自身的建设,把协会的业务平台建设好,建设一支专业队伍,发挥好专家的作用。
此次会议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中物联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上海斯迪尔电子交易市场协办。煤炭行业和物流行业企业代表及国家商务部、证监会等有关的政府部门领导、科研院校的领导和专家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