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与港区的EDI管理系统、外推场的箱管系统、货管系统、CIQ系统、集装箱管理系统、卫生处理系统、全球眼系统等成功对接,能以某一关联的线索导出该批报验号下的所有集装箱即时动态货物信息及物流信息。
近年来,北仑口岸进口废物原料物流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据统计,截至2011年10月北仑口岸共检验检疫进口废物原料31552批,重量316.71万吨,货值31.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检验检疫批次增加4.3%,重量增加1.51%,货值增加28.2%。经检验发现不合格进口废物原料37批,重量2011吨,货值470.3395万美元。不合格情况同期相比,批次增加23.3%,重量减少4.7%,货值增加120.8%。
伴随着进口废物原料增长的不仅仅是数据,还有接踵而至的繁杂工作。进口废物原料检验项目多、监管场站分散、业务量大、人手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国家敏感商品,进口废物原料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此形势下,北仑检验检疫局牵头研发进口废物原料物流监管系统。该系统于今年8月在北仑大港货柜试运行两个月成效良好,于近日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使得物流信息穿插于货物查验过程中,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物流管理流程的清晰化,凡是进口废物原料查验的信息都会一一登入系统,进行统一的登记管理。通过网络即可让相关堆场第一时间知道货物的明确处理方式,而不会引起任何处理上的混淆。比如有取样的货物在检验人员尚未填写相关检测结果时堆场方面无法对其进行操作;堆场协检员在开掏箱及分拣过程中发现的卫生及动植物疫情等在系统中登记报告,查验人员能迅速得到信息并及时反馈指令。
办公成本的显著降低,采用电子信息及纸面放行指令,逐步淘汰协助检验检疫工作项目的纸面台账。通过计算机自动对碰技术,实行电子单证、货物信息及采集数据间的自动核对,对差异数据进行警示,对货证一致、符合检验标准的货物实施快速核放。该系统使得在原有的无纸化办公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单证通关的速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办公成本。
货物查验信息检企互动、尽在掌握,通过该系统,企业和监管堆场可以查询到权限下的所有信息。同时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可以检索到查验货物的所有信息,包括本批货物的品名种类及其卸货的时间、卫生处理的时间、卸至场地的时间、转场的时间、检验检疫发送移箱指令的时间、堆场移箱到位的时间、查验完毕归位的时间及货主提箱离开堆场的时间。该系统的成功投入运行进一步保证了不漏查、不错查,保证了查验流程的严密性。
对货物追溯力度的加大,该系统的投入保证了查验结果有能力在第一时间进行追溯,不需要耗时耗力从厚厚的档案中去查阅。只需在系统中输入相关信息进行检索,不到半分钟时间即可全数掌握详细信息。该系统又能链接到各堆场的全球眼对监管堆场进行全方位监控,进一步防止了可疑车辆的进出以及货主擅自将货物拉离堆场的事件发生。同时,该系统的开发对于查验结果的查询以及调研工作的开展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进口废物原料监管系统的运行为我们堆场的工作运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个系统保证了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得知货物的处理情况,面对报检和收货企业的查询我们也不用再经常打电话麻烦检验检疫老师了。真的是非常方便!”大港货柜的戴经理感慨道。
“通过进口废物原料监管系统,我们能第一时间掌握监管堆场的动态。同时我们也能将查验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各大堆场,这给大家的工作都带来了极大便利。我们将致力于将这个系统推广到我们的各大监管堆场,同时也将对这个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这个系统有助于提高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是‘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强局谋发展的有力尝试。”通关办通关二科科长刘国文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