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李红鹰)“我们也被恒辉物流骗走了几万元货款!现在已联系到二三十家被骗商户,被骗金额已增至45万元,真希望公安部门能介入调查一下,帮我们追回货款。”昨日,十多家商户看到本报报道《恒辉物流人去流空》一文后,纷纷急切来电反映自己相同的受骗经历。
周女士说,她在舵落口大市场做干鲜批发生意,此前曾委托恒辉物流往通山送过4次货,共代收了2万多元货款,但恒辉物流一直以各种理由推拖着没有返款。周女士家中订有晚报,昨日,她看到本报报道,才愕然得知恒辉物流卷款逃了。
另有十多位商户昨日看到本报报道后,都纷纷来电表示,恒辉物流也卷走了他们几万元货款。目前,被骗数额最大的是做家具生意的杨先生,他被骗走了9.7万元。但令商家们不解的是,他们到公安部门报警求助,却均被告知应去法院起诉维权。
记者就此咨询了多位律师,对方一致表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恒辉物流为货主代收货款后,却虚构理由不返还货主,最终卷款而逃。这一行为已涉嫌构成诈骗,涉案金额也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依法应由公安部门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