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等在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防止污染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应用于农产品、食品、药品等领域。国家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提升冷链运输物流服务水平,提出了大力提升冷链运输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运输物流标准化体系。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等在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防止污染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应用于农产品、食品、药品等领域。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超过20%的产品由于冷冻(藏)不到位,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损耗量居世界首位,导致食品物流成本约占到食品总成本的70%,远远高于国际标准。
● 冷链市场格局及现状
电商平台: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购物平台
垂直类电商:代表顺丰优选、我买网等
传统零售业:以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等传统的销售企业。
冷链物流使用范围广泛。水果、蔬菜、肉、禽、蛋、奶、花卉等初级农产品,速冻食品、包装熟食、冰淇淋、乳制品等加工食品,以及药品与烟草等特殊商品都适用。
虽然,我国冷链初步形成了以公路为主,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冷链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满足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和保障消费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冷链市场还存在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技术标准不完善;冷链物流配套不协调、布局不合理;冷链物流与货物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冷链运输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运输效率低、成本费用高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 政策出台 为冷链市场保驾护航
国家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提升冷链运输物流服务水平,提出了大力提升冷链运输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运输物流标准化体系;积极推进冷链运输物流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共同配送等先进的配送组织模式;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措施;加强和改善行业监管;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力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意见。
近年来,国家对冷链物流产业给予高度关注,并相继出台政策予以扶持,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地“加快建设以冷藏盒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在重点产销区再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加强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大型屠宰场应配备冷却肉车间,大型肉类批发市场应配备冷藏库,连锁零售应实施统一冷藏配送。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加快,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1亿吨左右,年增长率在8%以上。空调制冷大市场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有1万多家超市亟待引进冷链技术并寻求合作伙伴,农业市场则对其有更大的需求。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催生的巨大发展商机使不少投资者对冷链物流业产生了兴趣。但是成本问题令冷链物流发展陷入窘境,进而让食品安全大打折扣。在冷库、冷藏车的运营成本高,专业人员培训费用大等困难面前,很多冷链物流企业迫于无奈"返璞归真",纷纷将冷藏车改成普通货车,用"泡沫箱子裹棉被"的"老法子"来达到冷藏效果,导致消费者买到的冰淇淋变形,冷鲜食品也不新鲜,使终端消费者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据制冷快报了解,实施肉类工业冷链物流建设工程迫在眉睫。现正着力培育一批以大中城市为销售重点的区域性肉品加工配送企业。跨区域销售的肉类工业企业全部配置与流通范围相适应的冷链设施。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将改造冷库、冷藏运输设备等基础设施。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将加强大型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增加冷藏运输车辆和工具的配备,对肉类食品专业批发市场按照冷链物流配送的要求进行标准化改造,将建立无断链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
相较由于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尚存在法规不健全、成本过高、产业链分散等问题,使得真正送到老百姓餐桌的食品品质大打折扣,甚至危及身体健康。整合上、中、下游企业的布局分配,规范冷链物流行为,对冷链物流业的长远发展和保障百姓的餐桌安全,尤为重要。
普通物流,冷链物流的设备技术造价高,必然加大企业经营成本,而这种成本最终又会传导给终端消费者,从而抬高消费品价格,但高昂的价格往往不能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为此,从高端食品做起,或许能够成为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个突破口。与此同时,打造系统的物流网络,变分散为集中,也将大大提升冷链物流的管理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冷链物流从生产企业到加工业再到批发市场,每一个环节都分布散乱,只有利用网络技术统一整合和规划上下游信息资源,建立冷链产品的批发交易、商情网络平台和运输系统等才能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竞争力。